
身為婚禮主持人,遇到家中有喪事的應對指南
2025 Jan 16 婚禮主持 婚禮大小事 活動主持
結婚是人生中重要的喜事,籌備一場婚禮起碼要花費半年甚至更久的時間,
但一個人的死亡卻能是轉眼瞬間的事情,
喜喪衝突的狀況相信各位或多或少都有在服務新人時遇過,
那如果今天這件事不是發生在新人端,而是自己的身上呢?
婚禮主持人在遇到家中有喪事的情況下,會面臨到一些禮俗、情感和責任的挑戰,
根據傳統觀念,家中有喪事的成員應避免參加出席喜慶場合,
以表示對亡者的尊重並避免「沖煞」的可能性,
當然也會因爲地區、家庭觀念或信仰有所不同。
在進入正題之前,想先來跟各位談談遇上喜喪衝突時常聽到幾個詞彙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沖喜」
依照古人訂下的規矩,家中長輩過世時的心情已經到食不知味、睡不安枕的程度,
一切享樂都在被禁止的範圍,唯有「嫁娶」這件事卻是被破例允許的。
沖喜,又可稱之為見喜,是亞洲國家的一種獨特習俗,
因為婚禮象徵喜慶,用喜慶之事來沖走霉運或帶走身邊發生的禍事,稱之為沖喜。
.「百日」或「對年」
根據傳統習俗的規定,當家中有人過世時,需在百日內完成婚事,
倘若無法在百日內完婚,就需要在守喪三年後才能另行舉辦婚禮。
由於近代服喪三年的習俗已逐漸式微,如果沒有辦法在百日內完婚也無妨,
通常會在親人過世的對年後,做合爐儀式象徵三年服喪期結束,完畢後即可繼續籌備婚事。
.結婚沖喜的意義
喪禮畢竟在傳統文化中是不好的、悲傷的,所以才要辦個喜事將不好的氣場沖走,
沖走這些不快的氛圍,也有利於化解親人的悲痛情緒。
淺談過後就要來跟大家聊聊如果今天角色互換,
身為婚禮從業人員該有什麼樣的應對措施並怎麼與新人溝通?
1. 詢問家人意見,尊重家人看法
傳統觀念中,喪事期間不宜參加喜事,
因此也要詢問家人是否介意自己在此時出席婚禮場合,避免觸犯家庭的風俗習慣,
有些家屬可能會在辦理好基本喪事儀式後,能評估是否適合去工作。

2. 提前告知新人,透明溝通
坦誠地與新人說明家中喪事的情況,
提供替代方案或確認雙方是否願意持續進行服務內容並達到共識,
讓新人了解無法親自主持婚禮的原因,並推薦適合的替代主持人,
相信多數新人都能理解,並接受主持人替換的決定。
3. 遵循自己信仰與內心感受
有些人會感到不安或覺得無法投入喜慶場合,
在這種情況下,暫停工作對雙方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尊重自我心情非常重要,況且主持人是有渲染力的。
喪親之痛是非常個人的情感問題,主持人需考量自己的狀態是否適合主持婚禮,
若認為會影響情緒和表現,適時做出專業判斷,休息並讓替代主持人完成工作。
4. 尋求替代主持人
找尋適合新人需求風格的替代主持人,請信任的同行幫忙,確保婚禮進行順利。
很重要的是!若最後與新人討論的結果是由替代主持人接手服務,
就算無法親自到場,也請一定要保持與新人的聯繫,讓他們感到安心,
這個陪伴的舉動也能讓新人對更換後的主持人在短時間內產生信任感。
5. 進行適當的情緒調整
如果婚禮日程照常舉行,且新人仍決定要由你主持,
可以安排一些短期調整、舒緩方式來幫助情緒恢復,
對於失去至親的悲傷,能在有需要時獲得心理支持,也有助於保持良好的狀態。
婚禮主持人在喪事期間的工作選擇取決於傳統禮俗、個人信念、家人意見及新人期望,
無論決定如何,禮貌地進行溝通取得共識,並提供解決方案,是對彼此尊重且最理想的方式。